画室可参禅
历代文人画大家如王维、苏东坡、赵孟頫、董其昌等等都有亲近佛法并与方外高僧交游的事迹,王伯敏先生与禅门泰斗净慧长老之间的交往和风雅吟咏成为当代文苑佳话。二位长者虽未谋面,但之间信息传递鸿雁往来一直不断。先生学问之余有煮茶夜坐的习惯,他的夜坐即如禅定,老人的许多奇思妙想就是在茶罢夜坐中思如泉涌的。2012年的谷雨前后,王老身心舒畅,时有吟咏,在谷雨茶会《谷雨茶吟》之后,咏得一首《壬辰谷雨茶罢入梦乡——怀净慧上人诗》:
澄怀极目千山雪,
恣意青空亦道场。
最羡上人琴作枕,
梦中闻得白荷香。
手书稿交由我递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虚云老和尚得法弟子、“生活禅”导师净慧大禅师。净慧老和尚收到伯敏先生写给他的这首诗后欣喜之余,当天即有《奉和王伯敏先生赐韵诗一首》:
梦里常怀叩半唐,
烟霞处处古佛场。
遥瞻北斗诗书画,
落笔灯前万里香。
和诗由禅宗祖庭四祖寺崇谛当家师传递给我,当天下午老和尚诗兴又来又有《再读伯敏夫子诗又一首》:
茶罢维摩入梦乡,
半唐斋里倚禅床。
新诗一曲来天外,
水阔山遥翰墨香。
其中净老以维摩大士比拟王伯敏先生的修为和德行,“半唐斋”是王老的书斋,这位禅门大德字里行间表达了对伯敏夫子的尊崇和对老人“诗、书、画”三绝的由衷赞叹。净老二首和诗已编入诗集《经窗禅韵》。
在这之前王老曾手书“无上智坚固”令我转奉净公老和尚。并在2010年春手书生活禅语录“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由长子王大川先生一行捧至黄梅,当面奉赠净公,明确表示对净老提倡“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的生活禅理念的肯定和赞赏。净慧长老在重印明代版本《三十二相普门品经》和《八大人觉经》时,又专请王老题写书名。2012年冬季四祖寺禅七起七前,王老又以九十高龄手书《父母恩重难报经》令我面呈净老,并有亲笔书信向净公请问佛法,净公也以新著《守望良心》题名相赠,尊称王先生为“伯敏教授尊长者”,并相约来年春暖花开时要专程来西湖为王老贺寿……重重般若味,在南山北斗之间传递着。
2013年4月20日禅门一代宗师净慧长老示寂,人天眼灭,苦海舟沉。王老闻讯非常悲伤,在身体欠和的状况下写了挽联和四首挽诗,其文如下:
净慧大和尚千古
讲坛弘法激扬天下人协力造化
蒲团夜坐心随太古云悠然八荒
癸巳夏至王伯敏勒石
悼黄梅法师圆寂
癸巳四月二十日高僧去极乐世界
一、
神州水碧天方淡,
淡及黄梅鼓石蛙。
斯时法门悲寂寞,
可明寺里一杯茶。
二、
天地无声胜有声,
经藏千卷白云封。
维摩得疾今何在,
鄂北峰头丈二峰。
三、
半唐屋角独支颐,
似见虎头落泪时。
一笔一禅图一卷,
浮境陈纸墨华滋。
四、
大师赠偈贵在真,
内有畅神亦悲吟。
供果盘中爱国篇,
报恩日日喜逢春。
四首悼诗刊登于《黄梅禅》纪念净慧大师专刊,是二位大师诗兴和友谊的表证。邢台大开元寺的修复凝结了净慧长老七年心血,2013年初秋,明憨大和尚升座前夕,伯敏老人又抱病为大开元寺题写“开元楼”匾额。
步入暮年的王伯敏先生,非常关注禅画研究。当他看到当代禅画大师圆霖老和尚的禅墨作品,非常赞叹,有“画到青空空即色,丛林坐寂砚生潮。”等评语并亲笔为在编的圆霖法师书画集题词写序,明确提到艺术审美的三个层次:能、妙、禅境,直接把禅意境界提到艺术审美的最高层面。在自己的书画诗文中反复表达对禅境的追求,如八十七岁山水作品《无尽藏》,就题写《大方广佛华严经》句子“如风游虚空,所行无障碍。”并多次书写《般若心经》等经文后题记的心得。
亲近佛法,并落实在心地功夫上,化成了真修和妙用。由此看到王老晚年审美思想的升华和内心的归处,这正是王老作为当代文人画大师的超越处。
本文节选自陆一飞《文人画大师王伯敏》一文。
王伯敏先生山水画精品欣赏:
晴雪海门到客船